網絡上有兩個關於體檢的段子: 小時候怕看成績單,長大了怕看體檢報告單。 小時候怕考試想裝病,長大了怕體檢裝作很健康...... 「體檢有問題」恐怕已經成了當代最短的恐怖故事之一,但定期的體檢才能讓健康隱患提早暴露,千萬別因為害怕看到體檢結果而抗拒體檢,最後生生拖出大問題。但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體檢項目,人們卻有些拿不定主意,不知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方案,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該如何正確選擇體檢項目。 一、基礎體檢項目 血常規檢查:可評估紅細胞、白細胞及血小板的數量與功能,有助於早期發現貧血、感染或其他血液疾病。 尿常規檢查:通過檢測尿液成分,可以發現腎臟疾病、泌尿系統感染、糖尿病等問題。 肝功能與腎功能檢查:包括肝酶、膽紅素、尿素氮及肌酐等指標,能夠反映肝臟和腎臟的健康狀況。 血脂與血糖檢查:有助於評估心血管風險和糖尿病的可能性,特別是對有家族史或肥胖人群尤為重要。 二、不同年齡段的體檢選擇項目 20-30歲:一些感染類、與傳染相關的一些疾病要注意,如增加肝炎系列、幽門螺旋桿菌檢測、胃腸鏡檢查等項目;女性:乳腺超聲、HPV檢查。 30-40歲:一些代謝類疾病開始慢慢發生,要密切關注肺部、甲狀腺、血壓和血糖、血脂問題,已婚女性保持乳腺和宮頸的年度檢查,可增加心電圖、糖尿病篩查及HPV檢測等。 40-50歲:這個年齡段,一方面患癌風險增加,要開始做早癌篩查;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要引起重視。建議在體檢中再增加心臟超聲、胃腸鏡和腫瘤標誌物等項目。 50-60歲:腫瘤類疾病的發生率開始上升,可選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項目,識別是否有患腫瘤的風險。同時心血管疾病風險和胃腸道疾病也需要關注。此外建議女性增加乳腺鉬靶和骨密度檢查,男性關注前列腺健康。 60歲以上:60歲開始,人的血管老化脆弱,因此除了心腦血管、糖尿病、腫瘤等疾病的常規檢查外,還應該注意耳底和眼底病變的發生。特別是有高血壓、糖尿病慢性病史的人群,每年做一次眼部檢查,看眼底血管情況,對慢性併發症的評估有重要幫助。 三、特殊人群 & 已有疾病隨訪檢查項目 高血壓患者:尿常規(主要注意尿蛋白與有無血尿)、血生化(主要是電解質、肌酐、尿酸、血糖檢查)、血脂全套、心電圖檢查,必要時進行動態血壓監測。 糖尿病患者:糖化血紅蛋白(每年最少 2 次)、血脂全套、血生化(肝功能、肌酐)、尿白蛋白、心電圖、視網膜檢查、足部檢查、牙科檢查等。 有多個性伴侶者:丙肝、乙肝、HIV 等血液傳播疾病檢測、胸片、血常規、C 反應蛋白。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:一般最少每半年就要進行乙肝病毒 DNA測定、肝功能、肝臟超聲、乙肝五項檢查。40 歲之後還推薦 AFP(甲胎蛋白) 檢查。 高尿酸血症患者:尿酸監測、血糖、血脂、血肌酐、血壓、尿蛋白檢查、腎臟超聲檢查。 肥胖人群:睡眠呼吸監測、抑鬱篩查、血壓、血糖、血脂檢測、心電圖、運動負荷試驗。 冠心病患者:血液檢查:膽固醇、甘油三酯、血糖、脂蛋白以及纖維蛋白原、C 反應蛋白、同型半胱氨酸。超聲心動圖、冠脈CT血管成像(CTA)、冠脈造影、運動負荷試驗等。 四、女性增加項目 乳腺:常規查體、乳腺超聲(40 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查 1 次乳腺鉬靶和乳腺超聲檢查)。 婦科:婦科檢查、婦科超聲。 25 歲以上有性生活史者查 TCT、HPV,具體建議如下: 30 歲以下,推薦每 3 年做一次 TCT 檢查。 30~65 歲,推薦每 5 年做 TCT 和 HPV 聯合檢查,或繼續每 3 年做一次單獨 TCT 檢查。 65 歲以上:若連續篩查未發現病變者,可考慮停止篩查,但要保證之前的三次 TCT 檢查或者兩次聯合檢查的結果無異常。 五、常見體檢頻次 20-39歲:身體健康,一般每兩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體檢。 40-60歲:身體健康、沒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,可每年全面體檢一次。 50歲以上: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,最好每半年全面體檢一次。 60歲以上老人:最好3到4個月體檢一次。至少有一次是全面體檢,其他的可以進行重點體檢。
點擊「打開微信」進入微信,點右上⊕,粘貼ID,添加客服開始免費咨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