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30多歲的成年人中,許多人都面臨着自己和父母都缺牙的窘境。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: 在35~44歲人群中,缺牙率約為36.4%,而到65~74歲,這個數據則增至86%。 種植牙是目前公認的較好的缺牙修複方式,但不少朋友由於對相關知識不了解,多少會有些疑慮: 我就缺一顆牙,目前為止影響不大,還需要做種植嗎? 父母已經上年紀了,再做種植牙會不會太折騰了? 今天我們就來揭曉這些謎題,幫大家打消顧慮~ 一、什麼是種植牙? 種植牙是醫生用人工材料模擬和修復缺損牙的醫療手段。 首先,植入到體內部分稱為種植體(人工牙根),而我們口內用來咀嚼的部分稱為人工牙冠,連接兩者的叫做基台。 由於種植牙在功能與形態都與天然牙接近,又被喻為人類的第三幅牙齒。 二、就缺一顆牙,也需要修復嗎? 當然需要! 這是因為: 01缺牙間隙變小 缺牙後,兩邊的牙齒會往中間倒,對面的牙齒會逐漸伸長,缺牙間隙會變小,以至於喪失修復的機會。 02咀嚼習慣變化 缺牙後我們的咀嚼習慣會發生變化,慣用沒有缺牙的一側咀嚼會導致牙、肌肉、關節的負荷過重,甚至可能變成大小臉。 三、父母上年紀了,種牙會不會太折騰了?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,種牙要在牙槽骨上鑽洞打釘,還要在上面擰個螺絲,“這得多痛,想想心裡都害怕!” 其實種牙並不痛,是一個較小的微創牙槽外科手術,類似拔牙,採用局部麻醉,術中幾乎無痛苦,不會出現腫痛,整個過程在門診就可以做完,也不需要住院。 大概過程是這樣: 01 放種植體: 選用合適的人造牙根和恰當的個數,植入牙槽骨; 02 製作牙冠: 等人工牙根與牙槽骨癒合好了以後再給患者咬牙印,製作合適的牙冠; 03 安裝牙冠: 將牙冠穩固地連接到已植入的人工牙根上,來代替缺失的天然牙,實現美觀、咀嚼等功能。 而且種植牙的優勢也十分明顯: 跟活動假牙相比,它不需要來回取戴,不僅方便舒適,還避免了在外就餐社交時假牙脫落的尷尬。 相對於烤瓷橋,種植牙又避免了對臨牙進行牙體預備的破壞,更加健康和科學。 溫馨提示:種植牙雖好,但一定要去專業的醫院或機構哦!
點擊「打開微信」進入微信,點右上⊕,粘貼ID,添加客服開始免費咨詢!